1月20日18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5颗卫星发射升空。王衡 摄
谷神星一号成民营领域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由星河动力航天研制。记者获悉,云遥一号37~40星等4颗卫星技术状态一致,均配置GNSS掩星载荷,通过对GNSS掩星数据反演可得到大气层温、湿、压以及电离层电子密度产品,在气象观测、开物星际矿联网示范场景验证,以及AIGE未来矿山提供全面数据支持与技术服务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另外一颗商业卫星为吉天星A-05星。该星配置高光谱相机载荷,获取遥感图像,可应用于生态环境、工业排放、燃气泄漏、农业监测、矿产勘探、环境监测、森林管理和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据介绍,截至今日,谷神星一号已经成功完成16次发射,将6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是民营领域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商业运载火箭。
本次发射的谷神星一号(遥十六)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航天位于四川资阳的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制造和总装的首枚运载火箭,也是首枚“四川造”民营商业运载火箭。目前,该基地已完成后续三枚谷神星系列火箭的总装测试。
建议民营商业火箭企业独立开展国际发射业务
商业航天利用创新资源发挥市场作用,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曾表示,北京是全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最为全面、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
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百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民营商业火箭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但目前我国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在开展国际发射业务方面仍面临诸多限制。
“主要表现在进出口资质获取难度大、国际业务开展受限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营商业火箭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不利于我国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刘百奇说。
根据现行相关政策,民营商业火箭企业要获得独立开展国际发射业务的资质,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流程和政策突破,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核和协调。在刘百奇看来,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也拖延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周期,影响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业务拓展效率。
在没有独立开展国际发射业务资质的情况下,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只能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的方式参与国际发射业务。刘百奇认为,这种合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民营商业火箭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但也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独立开展业务,难以充分展现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由于资质和业务开展的限制,我国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难以与国际上其他成熟的商业火箭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刘百奇表示,相关部门要对民营商业火箭企业获取独立开展国际发射业务资质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和简化,并开放试点,明确审批标准和时限。同时,建议允许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在合理监管的前提下,独立开展国际发射业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我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民营商业火箭企业的国际业务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刘百奇说。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