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也门胡塞武装声称成功袭击了美国“杜鲁门”航母。
事实上,胡塞武装此前曾多次宣称成功攻击部署在红海的美国航母,但每次结果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那么,这次胡塞武装是否真的击中了美国航母呢?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美国航母战斗群不仅拥有各类先进的舰载机和预警机,还有强大的防御系统,包括近程防御拦截系统和装备“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的伯克级驱逐舰。
它们可以对300千米范围内的海空目标进行监测和拦截。
另一方面,胡塞武装的主力反舰导弹如“波斯湾”-2和“埃尔-曼德1”,尽管各自有一定的射程和威力,但相比美军的防御系统实在显得弱小。
比如,“波斯湾”-2是基于伊朗“征服者-110”改进而来,技术相对落后,虽然射程可达300千米,但缺乏现代化的电子制导系统,也没有变轨机动能力,速度也仅是亚音速水平,在面对美军严密的防空火网时几乎没有胜算。
至于“埃尔-曼德1”,是基于中国C-801反舰导弹改进而来。
即便胡塞武装通过某些途径(可能是伊朗或黑市)获得了这种导弹,其技术水平主要还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无法有效突破美国航母的防御。
就算这些导弹击中目标,由于美国航母本身具有强大防御力,这种中轻型导弹即使命中几枚,也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在目前的地区局势下,美国采取的是以空中打击为主的策略,暂不动用地面部队入侵也门。在这种背景下,胡塞武装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抵抗能力。
然而,长此以往,对美国而言,航母编队在红海的部署仍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未来如果对手掌握了更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军的航母舰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该地区持续紧张的局势,美国显然已经在进行深度调整。据报道,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当时紧急任命中东问题特使前往以色列,试图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前促成加沙停火协议。
显然,美国也意识到,仅靠武力解决问题不是长久之计,外交手段同样不可或缺。
美军在红海屡次遭袭,引发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这一连串事件显然与拜登政府坚定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密切相关。
美国的海军实力不容置疑,却在中东被一些装备简陋的武装力量“摩擦”,这无疑是对其国际声誉的一次巨大打击。
现如今,特朗普决定出手改变这一局面。他的策略异常直接: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其立即停火。为什么这么做呢?
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胡塞武装之所以频频袭击美军舰,就是为了支援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抗击以色列的军事进攻。
如果加沙那边停战,胡塞武装也自然会偃旗息鼓,这样红海的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拜登政府此前也为解决红海问题费了不少心思,多次派遣高官,甚至包括国务卿布林肯,到以色列游说,希望内塔尼亚胡政府能够停火。
然而,时至今日,加沙的战火仍未平息。这一次轮到特朗普上场,他显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加沙停火谈判已就90%的协议内容达成一致。虽然双方还有一些分歧,但这已经是自冲突开始以来最接近达成的停火协议。
有消息透露,特朗普派出的代表团向以色列传达了他的明确愿望。内塔尼亚胡立即对此做出反应,派遣高级代表团前往卡塔尔进行谈判。
很快,外界就听到了接近签署协议的喜讯。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特朗普不希望看到美军航母继续在红海陷入尴尬境地,因此他对以色列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目标是在1月20日前促成加沙的停火协议。
内塔尼亚胡或许对拜登的态度可以不以为然,但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却不得不认真考虑。
随着特朗普的强势介入,加沙战争有望在他就职典礼前夕终结。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特朗普在中东事务上的影响力,也反映出美国政坛不同力量在外交政策上的博弈。
接下来,我们将拭目以待,以色列和哈马斯能否真正签署停火协议,同时观察红海局势是否能因此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