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社会37度】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社会37度】

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 题: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作者:杨雨奇

近日,一份关于留学生回国求职现状的调查报告走红网络。其中,针对留学生回国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发网友热议。

曾带着理想出国的他们,求学归来却面临种种困惑。有人惊讶海归简历也屡屡石沉大海,有人无奈留学的投入与回报相去甚远,也有人困惑现在的洋学历为何越发黯淡……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大量求职者挤爆了求职大厅。韩章云 摄

落差感

留学归来,实际收入远低预期

如今,已是陈玥在成都某商业协会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他都不愿主动提及自己“留学生”的身份,也不愿被别人这样介绍。

“奔波于两点一线,挤着地铁上下班,领着几千块的薪水,我和同龄人没什么差别。”陈玥描述着自己的工作现状,但这个现状却不是他当年的梦想。

过去,陈玥坚信留学能让自己前途光明。于是,2009年高中毕业的他,舍弃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奔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就读金融工程专业。

2013年,陈玥本科毕业回到老家成都。然而,这张留学毕业证却没能为他打开国内的求职局面。自6月回国后,他用了半年时间考进某银行成为柜员。

可陈玥没想到,实际收入水平和自己的预期远不成正比。月薪到手3500元,这是他入职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算算自己本科4年耗费的近50万学杂费,他觉得对不起父母。

陈玥的收入落差感不是个例。据猎头公司猎聘网2019年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2018年有八成“海归”留学生的预期年薪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事实上,半数以上受访“海归”年薪在10万元以下。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拍照留念 受访者供图

“我的收入还比不上高中时考上国内三本大学的朋友。”不甘心的陈玥在国内工作三年后,于2016年再度回到美国攻读MBA。

2017年底,陈玥带着海归硕士学历回蓉,但留学光环依旧没能让现实扭转。

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无业状态后,陈玥最终进入到一家商业协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依旧领着没有过万的月薪。

“没有企业会因为一张海外毕业证就出高薪。”国内一家知名市场营销公司人力资源部HR耿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单位多年来的求职信息,总体上留学生的期望月薪的确略高于国内同学历水平的学生。

Lockin China联合全球高校中国就业联盟发布的《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海外人才期待薪资水平集中于6000-8000元人民币每月,占比超过35%;期待月薪8000-12000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为28%。

“但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更高者提供高薪。”耿女士说。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图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 受访者供图

竞争大

海归人数激增,留学不再是“杀手锏”

2018年5月,拿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方雨,就职于广州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去年还是一名新人的她,如今已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议论着今年刚送达的求职简历。

“和我们去年的情况一样,多数都是留学生。”回想起自己去年的求职过程,她为今年的海归求职者捏了一把汗。

据普林斯顿大学前不久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留学生求职,其实没什么光环。”方雨回忆起自己当初找工作的遭遇:“简历投出去40多份,只有7家单位发来面试通知,最后也只收到两个offer”。

实际上,方雨就读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位列全美前50名。但在招聘面试中,甚至有不少出自常青藤名校。

“当初面试时,应聘者有1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但能留下来的不到5个。”方雨说,本以为海归硕士文凭能稍具竞争力,但没曾想竞争对手很多也是留学生。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另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梁熙(化名)介绍,过去4年,公司海外留学生求职人数增加了30倍。但吸纳留学生人数的总量却低于国内学生。

此外,与国内同等学历的应届生相比,海外文凭也不再有过去的含金量。方雨解释:“我面试的几家单位,很多都更愿招收广州本地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之下,国内学子因为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熟悉程度上都比留学生更胜一筹”。

对此,梁熙也提出:海外留学生的外语水平通常较高,适应性较强。但在实习经验方面,国内学生机会较多。因此在用人上,并不会更偏向海外留学生。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图为许博毕业照 受访者供图

求职难

校招信息跟不上 ,国外所学“水土不服”

凌晨1点,许博从成都某建筑工地走出。脱下工作服,他打开电脑记录下一天的工作里,自己学到的新技能。

今年是许博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第一年,本以为海归找工作能顺风顺水,但很快“没有实习经验、所学用不上”等问题就成了他求职的拦路虎。

“即便入职了业务也不太熟练,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他们都很快上手,好像只有我还在学。”许博感叹:“明明自己是国外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工作效率却赶不上国内毕业生。”

这不是许博当初留学预料到的结果:“国外学的理论,回国后用不上。国内学生积累的实习经验,我又很欠缺。”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博,于2015年9月进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专业。三年后,他来到成都找工作。

然而,国内外所学的区别,很快作用于他的求职经历。他还记得自己求职时陷入的窘境:“面试官问的都是工程上的业务问题,很多名词我没有接触过。但我在国外学的知识,对方却没有问。”

这不是许博一个人面临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不少“海归”回国后,所学多多少少会遭遇“水土不服”。这是因为国内外培养方向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在国外所学,回国后很难落地。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资料图 中国留学生参加毕业典礼 图文无关 中新社发 赵隽 摄

但更让许博感到苦闷的,是与国内学生相比,自己就业资源的稀缺:“国内研究生大多有导师推荐工作,退一步还有丰富的校招单位可供选择。”而作为一名留学生,他却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国内求职机会。

他回忆起曾经最遗憾的一段求职经历。一所成都设计院,是许博一直的奋斗目标。去年3月行将毕业时,他将简历投递给对方。但得到的回复是:校招已于前年9月结束。

“这是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国内金九银十校招季时,留学生还不确定毕业时间,所以难把握校招机会。”

《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也表明,海外人才回国求职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远离中国就业市场,不了解求职流程、最佳求职时间以及缺少职位信息等,因而回国后很容易错失心仪职位。

对此,HR耿女士提出,留学生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是海内外就业渠道存在壁垒,二是学生自己没做好求职计划。她建议,留学生回国就业应多了解国内环境,熟悉国内招聘流程,切勿随大流。(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hxsdq.com/126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